12月28日,亚太智慧城市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重点针对智慧城市发展现状、趋势及最新技术动态展开深入的国际交流与探讨,并就如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进行互动交流。
广东省科技厅交流合作处处长杨慧芳表示,大湾区土地面积5.6万平方公里、8000多万人口,有包括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在内的11个城市。除珠三角九市,广东还有12个地级市。这些城市在地理区位、技术创新、政策制度等方面的优势各不相同。如何做好布局智慧城市建设的篇章,将大有可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表示,在现实中仅仅依靠技术并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硬件性能的挑战,“智慧城市要做到智能化,必须要把人文世界、信息世界、物理世界深度融合”。他指出,智慧城市建设要有前瞻性、综合性、可落地性,要加强技术创新,同时加大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
同济大学工学博士、副教授韩星则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对未来城市的能源系统的影响。他表示,双碳政策会带来一个能源结构和使用方式的巨大转变,可再生能源、空调、电动汽车的特点导致目前的电网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对智慧能源系统会有非常强烈的需求,智慧能源系统是未来能源转型成功的关键。
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华南分院暨广东省数字广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鹰认为,智慧城市要从人的角度理解智慧城市。其中,智慧城市主要由三大方面构成:第一要有无处不在的感知系统,第二是有全面覆盖的网络系统,第三是要有科学决策的思维和大脑。
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华南分院暨广东省数字广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鹰
李鹰表示,下一轮的智慧城市建设将进入到数字驱动阶段,更加综合、更加全面、更加多元,有庞大的网络、大规模的数据需要分析决策,这就需要数据、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三者的高度融合。
此外,李鹰还认为,智慧城市一定是需求引领,同时技术是整个智慧城市发展变化最大的驱动因素,实现规模化应用和发展才能实现智慧城市最好的迭代和发展。
出品:南都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陈培均